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动作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09:10 作者:吹九醒 阅读量:25
    刘辩在皇宫里,举办了庆功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群臣看来,天下十三州,就是大汉领土的全部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今全都回归朝廷的怀抱,当然要庆祝一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西域这些穷地方,他们还真看不上眼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三公九卿都明白一个道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不会停下步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的战争,远远没有结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其中也有人担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穷兵黩武”这四个字,仿佛一把利剑,悬在大汉的上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的决定,将影响着帝国的兴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在他们看来,只要继续发展下去,大汉一定能够鼎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根本不需要较真领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地大有什么用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都是不毛之地,根本没有发展前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攸、荀彧就是止战派的代表,他们希望刘辩能够收起神通,不再征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天下这么大,土地是争取不完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人要知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帝王更是如此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汉帝国的军队,不能拿来填补帝王的野心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几次上书,都被刘辩挡了回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边疆局势这么好,如果不继续扩张,刘辩都觉得对不起自己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荀彧不能理解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不,在庆功宴上,他又站出来劝说刘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,土地再多,又有什么用呢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笑了笑,反驳道: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秦始皇这么想,南中地区,从何而来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汉武帝也这么想,西域又从何而来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被问得哑口无言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文若啊,朕看重的是你处理政务的能力,你就好好辅佐即可。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一些长远之事,你可以不支持,但也不能阻止,明白吗?”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说得清清楚楚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沉默着,没有继续反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此刻已经考虑不清楚对错,只是顺着本心走罢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有着自己的想法,不可能被大臣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要做的,就是帮助刘辩实现一些想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百官中,有不少人和荀彧一个想法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更多人,则是害怕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害怕武官的地位,凌驾他们之上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战争时期,武将不可缺少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好不容易熬到天下十三州归一,战争却远远没有结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军人的荣耀将会持续下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如此一来,文官的地位如何保障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前线打赢了一场战争,这是实打实的功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处于政务,需要长年累月的辛苦,还很难看到效果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文官一方,开始忧虑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于是就有人劝说刘辩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荀彧、荀攸是其中地位最高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他们都希望朝廷罢兵戈,休养生息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当然不会同意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西域、辽东以东地区,刘辩志在必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而且,刘辩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消息要宣布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扩充海军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司马家族在邪马台国,顺风顺水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并没有打断他们的统治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终于到了摘果子的时候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邪马台国已经完成了郡县制的改革,百姓也不再是野人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贵族们已经会说汉话,并且学会了文字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切,都是司马懿的功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要以绝对的优势,镇压邪马台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首先第一步,就是扩充海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海军需要大量的超级战船,这些战船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打造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国库不可能充盈起来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周瑜上一次打着寻找海外仙山的名义,已经摸索清楚了邪马台国的海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需要做的,就是扩军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兖州、荆州、青州、豫州、扬州地区,都属于安全区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继续维持十万守军的编制,实在是浪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命周瑜从中抽调精锐,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海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剩下的人员,都直接裁撤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州之地,只留下两三万守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项工程非常浩大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对于朝廷财政而言,也是一种释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看到刘辩一下子裁军几十万,群臣都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若是一直养着这么多军队,实在是浪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还不如解甲归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至于具体裁军多少,刘辩交给了荀彧处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种信任的体现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一下子觉得肩膀上的担子,变重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“如此一来,朝廷就有了西征、北征的军费。”荀彧精打细算了一番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只是军士解甲归田以后,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他们的工作问题,以及田地的分配等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荀彧想要做好这些,没有一年半载,是没办法搞定的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于是,朝廷又多了三个国策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是西征、北征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二个是建设海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第三个则是裁撤地方守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些任务,都影响到大汉的长治久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朝廷的大部分工作,都会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刘辩没有牢牢掌控着兵权,反倒是出乎所有大臣的预料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禁卫军刚刚完成了对益州、交州的征讨,刘辩呆在洛阳的时间,并不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大臣们都不喜欢到处跑的皇帝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可惜刘辩也不想变成他们喜欢的样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个唯唯诺头的皇帝,任由大臣随意施政,施展抱负,或者大汉会变好,但却不会更好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西征这样的决定,除了皇帝,哪个大臣有这样的魄力?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对文官集团,动过刀子,将三公九卿,都换了一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另一把刀子,要落在军队身上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也有将军前来求情,希望刘辩高抬贵手,不要一刀砍几十万军队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但刘辩当场拒绝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养着这么多守军,会拖垮朝廷的财政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哪怕这些军队,实际上也进行着屯田作业,能够自给自足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然而大汉的军队,也还是太多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地方守军的战斗力,也不怎么样,最适合动刀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若是处理不干净,以后肯定会成为毒瘤一般的存在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就算是刘民,也不敢动手!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毕竟这关乎几十万军队,更会引起在职军人的不满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考虑到种种因素,刘辩还是决定立刻解决掉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以他的威望,没有人敢质疑和反对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换成太子刘民,那就不一样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一旦引起军方反扑,刘民肯定吃不消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刘辩搭建起来的班底,实在太庞大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军政都非常发达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民智的开启……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处理一些小事,都需要极大的精力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趁着年轻,他必须大刀阔斧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否则上百万的军队,将会成为遗留问题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时间长了,刘辩也不好动手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现在大汉需要的是精简部队,训练精锐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地方守军,确实跟不上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征讨交州节省下来的军费,一下子被刘辩败光了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群臣叫苦不迭。

热门评论